大家好,我是電動小偵探!
我的小鵬P7將要迎來Xmart OS 2.6大版本更新,等正式版推送后,我會盡快為大家?guī)碓敿毜捏w驗。而最近,在瀏覽車友們分享的內測版更新信息截圖時,我發(fā)現(xiàn)有一項重要的新增功能——停車場記憶泊車。
除了激光雷達,感覺AVP也成了今年廠商們集中落地的技術啊。不光小鵬P7,前不久上市的威馬W6也將搭載與百度Apollo合作的“無人自主泊車系統(tǒng)”,燃油領域的吉利星越L甚至宣稱可以實現(xiàn)1公里代客泊車。
那么,AVP實際體驗下來效果如何?這項技術又是怎么實現(xiàn)的?
■ 威馬W6無人泊車系統(tǒng)體驗
上個月,我在上海某威馬展廳所在大廈的地下停車場體驗了W6的無人自主泊車系統(tǒng)。
威馬將無人自主泊車分成兩步走:
第一步,是HAVP,這個相對簡單,主要面對高頻高重復性的停車行為,對應場景就是公司單位、小區(qū)的固定停車位;
第二步,是進階版的PAVP,面對低頻但對用車體驗影響很大的隨機停車行為,對應場景則是購物中心等公共地段的開放停車位。
體驗無人泊車就很尷尬,因為這項技術本身的目的就是讓車主“沒有體驗”,因此我全程都是站在車外,觀看車輛駛出并駛回車位。
HAVP有一個學習過程,第一次需要車主給車輛“示范”一下,車輛會一邊掃描小區(qū)或公司停車場的環(huán)境,一邊記錄車主的操作和行駛軌跡。
車主將整套操作“演示”一遍并停好后,車輛將記錄下的環(huán)境信息和軌跡數(shù)據(jù)上傳,這時候百度Apollo的云端會分配算力,學習出一套車主專屬的自動泊車路徑。自主學習的路徑不能超過100米,這個距離足夠涵蓋絕大部分停車需求了。
有人會問了,我家地庫信號特差,是不是就沒法云端學習了?
威馬給出的方案是,如果信號太差,學習過程也可以在車端進行,只是時間會長一些。用Apollo的算力只需要十幾秒,受路線長短影響,車端學習需要5~8分鐘,最終效果跟云端計算是沒什么區(qū)別的。
車主第一次使用HAVP,過程是這樣的:
1、把車開到電梯口或單元門,打開HAVP自主學習;
2、停完車上傳數(shù)據(jù),生成泊車路線和策略;
3、再來一次,打開HAVP;
4、從車位開到電梯口,生成泊車路線和策略。
如此一來,你就完成了一整套泊車和召喚的過程。下次再用,人到電梯口直接掏出手機,靜待車輛緩緩來到跟前即可。
威馬W6支持HAVP學習5條路線,泊入和泊出算兩條,車主可以分別在公司和家學習兩條,留1條備用。
更重要的是,跟大家玩手游時常用的“一鍵連招”不同,HAVP不是“死記硬背”,傻傻地重復車主的操作,而是會結合攝像頭、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的信息,有一定的靈活避障能力。同時,車輛還會優(yōu)化車主的操作細節(jié),尋找更高效合規(guī)的路徑。比如車主演示時壓了其他車位的停車線,將來車輛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壓線,也不耽誤停車。
■ 與特斯拉的遠程召喚有何不同?
高頻固定場景還好說,畢竟車主知根知底。出差辦事、出門采購時的隨機停車可就麻煩了,人生地不熟的,找車位實在頭疼。
威馬原計劃在年底更新的PAVP則更進一步——不需要自主學習了!大型公共場所停車場中,車輛可以將傳感器信息、高精地圖與定位信息、車位信息結合在一起,自主尋找可停車位。
顯然,PAVP需要百度對公共停車場進行高精地圖的測繪。功能啟用過程中,通過以太網(wǎng)傳輸8155芯片和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數(shù)據(jù)給T-BOX和網(wǎng)關,車輛與云端通過5G實時連接,由于帶寬夠高,延遲很低,可以運用高精地圖和高精定位,對車輛路線做實時規(guī)劃。
2019年,特斯拉推出遠程召喚功能,可以說在主機廠層面走出了特定場景下L4級自動駕駛的第一步,都是將人從停車場景中剝離出來,遠程召喚與AVP之間還是有本質區(qū)別的。
從信息維度層面來看,特斯拉的遠程召喚主要依托傳感器和本地算法。而AVP不但需要本地算法的支持,還融合了高精地圖和定位技術,理想條件下甚至可以實現(xiàn)停車場跨層尋找車位。
其實,AVP在行業(yè)中的解決方案有三種,分別是車端、場端和車場云端。
這里我再做個解釋。所謂車端,就是僅通過車輛的傳感器和消費級GPS定位和IMU,特斯拉就可以看做是車端方案的踐行者,類似的還有Momenta研發(fā)的Mpilot Parking。
車端方案的優(yōu)勢不言而喻,主機廠自己全搞定,只需要消費級地圖信息的眾包,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。不過話說回來,車端方案也對算法和算力提出了較高要求,這會在無形中提升車輛的成本。
相比車端,場端則更多利用了V2X技術,通過在停車場預置攝像頭和雷達,停車場采集環(huán)境信息并發(fā)送給車輛,然后車輛通過這些信息規(guī)劃自己的行駛路徑。我們可以將場端技術簡單理解為,停車場自己有了眼睛和耳朵,通過“對講機”告訴車輛你該怎么走。
個人認為,場端方案最大的優(yōu)勢在于可靠性更高,也降低了主機廠的研發(fā)難度。但是場端方案很難得到推廣,因為要對現(xiàn)有停車場進行改造,這個成本誰來負擔呢?其實場端是AVP最早的技術思路,2017年戴姆勒與博世就展示過這項技術,我覺得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主機廠的傳統(tǒng)思路。
我們在場端思路的基礎上擴展一下,就得到了第三種方案——車場云端。
百度Apollo和主機廠小伙伴們所做的,就是車場云端方案。你場端不是要改造停車場安裝雷達攝像頭么?不用了,我來!地圖商們自己去測繪一個個停車場的詳盡數(shù)據(jù),繪制成高精地圖,車輛通過高精地圖和高精定位信息,再加上自己的傳感器信息,在云端生成路徑。
車場云端這種思路,不會將軟硬件成本過多地傾斜到某一方身上,主機廠負責傳感器和本土算力,百度負責高精地圖和云端算力。停車場呢?您啥都不用做,配合好高精地圖測繪就行!
而且,隨著合作伙伴的增多,Apollo的成本也會被多個主機廠分擔。這也就是為什么,AVP車場云端方案的發(fā)展速度大有后來居上的趨勢。
■ 信任——AVP的終極考驗
在體驗威馬W6的時候,我曾經(jīng)換位思考:如果我是AVP車主,這個功能會不會形成日常依賴?
我在70%的場景中都會用到小鵬P7的自動泊車,是因為不管是否泊車成功,我都能隨時接管,解決問題。但無論誰家的AVP,在面臨千變萬化、極端復雜的停車場環(huán)境時,真的能做到每次都成功嗎?
要知道AVP是將駕駛者與車剝離開的,一旦停車失敗,車主勢必要返程解決,哪怕50次成功后1次失敗,這種體驗上的巨大落差,恐怕都會讓使用者對AVP的信任度大打折扣。
除了使用者,法規(guī)層面對AVP的信任更能體現(xiàn)到使用細節(jié)上面。
由于現(xiàn)行法規(guī)不允許駕駛者脫離車輛,因此在威馬的HAVP使用中,車輛會實時比對車機和手機的GPS信息,信號差的話就實時監(jiān)測藍牙連接,以此確保人和車不會離的太遠。換句話說,將來HAVP的使用者很可能還要“目送”車輛。
HAVP尚且如此,未來更新的PAVP可是明確了車輛脫離人眼監(jiān)管的。個人認為,法規(guī)走在技術后面是很有必要的,只有當技術足夠成熟可靠,且需求持續(xù)旺盛時,法規(guī)的信任才能提高一層,為特定場景下的L4真正落地提供支持。
■ 總結
一項全新技術的誕生和應用不可能一帆風順,AVP將成為第一個在特定場景下全權接管車輛控制權限的自動駕駛技術。
可以預見的是,將來難免會有使用者遇到不順心的情況,帶來更多的關注與討論。希望廠商在推出AVP相關技術的同時,也能做好用戶教育(當然不是特斯拉提出的那種),必須讓用戶明確知道技術的觸發(fā)條件與能力邊界。
我甚至覺得,不要讓用戶對AVP抱有過高期待,甚至可以對用戶的使用場景做過濾,先讓一小部分人用起來,這些種子用戶給車企的建議和反饋至關重要。